全面贯彻实施慈善法 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时间:2016-09-05 15:57:04 来源: 作者:
今天是首个“中华慈善日”,主题是宣传贯彻慈善法,进一步培育公众慈善意识,营造人人向善、人人行善的慈善环境,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慈善事业,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一、学习贯彻慈善法,推动依法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慈善事业的法律,从今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慈善法是社会领域的重要法律,是慈善制度建设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对慈善活动开展、组织设立、慈善服务等进行了规范,标志着慈善事业进入了法治化、规范化轨道。各级要认真学习领会慈善法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内容,扎实抓好贯彻实施工作,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慈善事业发展,把依法行政贯穿到慈善事业各项工作中。要结合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不断完善慈善工作法定程序,用完善的决策制度赢得捐赠者和参与方的支持,用合理的自我约束机制保障捐赠资金安全运行,用良好的专业素质保证慈善项目有效实施和规范管理,用可靠的监督制度增加公众的信任度,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二、创新慈善工作方式,依法规范活动。慈善法明确了加强慈善事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系列举措,对创新慈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要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和机制,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减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精神,学习借鉴国内外慈善组织先进管理模式和经验,结合陕西实际,创新慈善组织登记方式,完善慈善组织监管体制,通过体制创新激发慈善事业发展活力。要通过购买服务、实施公益创投等多种方式,积极培育和发展基层服务类慈善组织。要加强慈善组织内部管理,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决策、执行、监督制度和决策机构议事规则,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确保慈善活动按照组织章程有序运作。要规范慈善募捐行为,引导慈善组织重点围绕精准扶贫、助残救孤、助学助医等开展募捐活动。要严格捐赠款物使用,按照协议或承诺将募得款物用于相关慈善项目,倡导募用分离,支持在款物募集方面有优势的慈善组织将募得款物用于资助有服务专长的慈善组织运作项目。要引导慈善组织科学设计慈善项目,优化实施流程,努力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慈善资源使用效益。
三、弘扬慈善文化,打造慈善品牌。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慈善文化,弘扬慈善文化就是要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人文关怀”氛围。要大力培育和弘扬慈善文化,通过建立表彰制度和鼓励措施,对慈善行为进行激励;通过倡导和鼓励群众性互助互济活动,让一切爱心充分展示,让一切善举竞相推出。慈善项目是推进慈善事业的具体载体,也是弘扬慈善文化、赢得社会认可的有效手段。要从帮助困难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急迫的问题入手,坚持传统项目与创新项目相结合,把慈善项目做细做精,形成更多的慈善品牌。同时要在寻找慈善受众上下功夫,努力实施精准施善。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慈善事业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关系到千家万户。民政、宣传、教育、文化等部门要通力合作,既要积极鼓励慈善组织坚持开展各种慈善活动,又要积极引导城乡社区组织、单位在本社区、单位开展群众性互助互济活动;既要通过建立褒扬奖励制度和鼓励措施对在慈善事业中作出贡献的慈善主体进行表彰,又要把慈善文化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传播慈善文化,在全社会弘扬助人为乐、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的友善精神,提高慈善事业的社会参与度,为我省实现追赶超越、同步够格迈入小康社会提供持久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