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绘就美好生活画卷
近日,记者从渭南市潼关县政府获悉,该县成功入围首批63个“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近年来,潼关县坚持将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全过程,一手抓“硬件”,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一手抓“软件”,擦亮乡村文化振兴底色,让乡村振兴既有“面子”也有“里子”。
潼关县强力推进“文旅兴县”战略,持续加大旅游文化领域资金投入,抓好农村文化阵地建设。2021年以来,该县累计用5亿元建成了潼关县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明德公园、8个标准化公共停车位共5000多个车位;现代化的体智能拓展训练馆、游泳馆等正在建设。
潼关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今年,该县开展了“大地欢歌潼心筑梦”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惠民演出、“同赴潼村同兴乡村”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夏日纳凉音乐会,促进了乡村“夜晚经济圈、地摊经济”发展。
潼关县深入挖掘潼关文化旅游资源,精心打造黄河风情、美食康养等特色旅游产品,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游、黄金工业游等,突出潼关旅游特色;举办了“山河表里五彩潼关”2023年第四届陕西潼关黄河生态旅游文化节、“风起黄河筝约潼关”第五届风筝邀请赛等系列乡村特色节庆文化活动。
该县紧抓非遗文化保护传承的机遇,把肉夹馍产业作为“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扩大了潼关肉夹馍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了从“小肉馍”蝶变成富民“大产业”的华丽转身、从地方小吃到美食产业的跨越发展。全县建成肉夹馍工厂13家,生产线33条,日生产速冻饼260万个,年产值达到10亿元,带动就业超过2万人。
该县将人居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按照“村景一体、产景融合”理念,探索出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方式;重点实施了农村“厕所革命”提升工程、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等,全面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绘制“文化墙”,以浓郁的文化气息提升乡村旅游品质特色,打造了上善村、秦王寨社区等6个乡村旅游示范村。
该县按照“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原则,投入1600余万元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建成20多个村史馆、6个博物馆;对散落各村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等进行摸排、登记、修复;深度挖掘“乡愁元素”,推进“乡村记忆”工程,收集整理了《潼关民间故事》等一批本地历史文化资料。
潼关县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促进群众文明素质全面跃升;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健全完善村规民约,重点治理农村“黄赌毒”、封建迷信等,震慑不良风气,着力建设平安乡村;持续开展“最美潼关人”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挖掘培养农村“新乡贤”,坚持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形成文明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