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陌西村“阿妈传说”
洽川镇基层党建阵地
甘井镇党员活动室
城关街道办白灵村便民服务中心
在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三生万物”之说;在音乐术语中有“高音C”之说。
“党建+3C”——依托三生与高音之深意,完美的衍生出一个中西结合的创意思维,在美丽的诗经生发地合阳,正在一点点发酵、成风化人,示范引领,形成了推动全县实现小康社会的强大合力。
近年来,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合阳县始终致力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结合实际工作不断探索,创新路径、模式设计、品牌打造,围绕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项工作,寻找到最佳的契合点、发力点、创新点,将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党建+3C”品牌创建活动,正是合阳县委经过反复调研、多次论证,最终明确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经过全县各领域的工作实践表明,“党建+3C”品牌效应已经并正在彰显出强劲的活力,全县上下在党建引领、追赶超越的浪潮中,干事创业的激情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干劲十足,伴随着风清气正、神清气爽,一场追赶超越的党建之旅在合阳这片热土上强劲而又勃发。
特色独具的“品牌设计”
从美丽乡村创建的成功经验,到党的建设的品牌探索,始终考量着合阳县委、县政府的行政智慧,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要求,不断加强学习、深入贯彻,如何戒骄、戒躁?如何入脑、入心?事实上,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原本是统一的,但是具体实际与党的建设又常常伴随着矛盾,特别是对于县镇村基层党建来说,“两张皮”、“灯下黑”的现象时有发生、问题时常存在,一些基层党组织甚至认为抓经济是“硬指标”、见效快,抓党建是“软指标”、见效慢。这就必须找准方向、找对问题、找到策略。
这是必然的智慧与勇气的考验。合阳县委组织部为此积极果断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在历时半年的广泛、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充分酝酿之后,最终明确——创新开展“党建+确定(confirm)项目+选择(choice)项目+创新(creative)项目”,即“党建+3C”品牌创建活动。
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党建+”,从提出到调研、从论证到实施,日日夜夜、点点滴滴,都令县委组织部的所有人员感触颇多。6月23日,面对笔者,县委组织部工作人员表示,确定项目、选择项目、创新项目,这是立足县域工作实际、紧紧围绕项目探索的一条路子,看上去是由三个英文单词构成的,实际上已经是烂熟于胸、铭记在心的三项工作。
今年春天开始,合阳县紧锣密鼓围绕“党建+3C”工作,明确组织架构、明晰分类指导、强化监督执行,各领域、各行业以党建为引领,将中心工作列为“确定项目”,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实现抓党建促发展从“纸质”向“实质”、从“无形”到“有形”的积极转变。
落地生根的“项目延伸”
在“党建+3C”品牌活动创建中,依据各镇村的实际,因地制宜,多元发展。笔者了解到合阳村级党建确定项目均为“脱贫攻坚”,选择项目多以“产业发展”为主,创新项目,有的是“美丽乡村·文明家园”、有的是“乡村旅游”,项目不尽相同,目的只有一个,在党建这面大旗引领下,让农村基层的社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抓硬件、抓软件;抓建设、抓党员。”6月26日上午,站在今年年初刚落成的城关镇白灵村便民服务中心前的广场上,村支书曹明杰向笔者一口道出他的两个“两手抓”,他说,“党建+3C”,就是要通过党建这一股劲儿,一股绳,把村里的人、村里的事带起来,把村里的硬件、软件搞上去。白灵村落地的“党建+3C”是“党建+脱贫攻坚+美丽乡村+文明家园”,老曹说“人说抓纲治本,党建就是纲就是本。”
白灵村凹式合抱的二层半边楼,一层的便民服务中心、党史列陈馆、图书阅览室,二层的白灵村史馆、党员活动中心,即便远望,醒目的招牌也一目了然,党史列陈馆集中展示了党的历史和故事,村史馆通过新旧照片的对比、旧农具的实物、老党员的事迹反映着村民们对村子的感情,值得一提的是党员活动中心,“定员定岗定坐”,不仅要让党员群众“听着、记着、问着”,还要让大家想到实处、看到实处、干到实处。
走进便民服务室,笔者留意到“白灵村红白理事组织机构”,老曹说,之所以成立这个就是避免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据了解,村里还实行了村规民约、“一约四会”等制度章程和“家风家训”。走出便民服务室,看到“白灵村污水处理厂流程图”公示牌,这无疑是“生态合阳·美丽乡村”在各个村庄建设的成果。
开阔笔直的村道,新旧辉映的院落、家家户户门前高高挂起的家训牌,五好家庭牌、中心广场宣传栏里贴出的好党员、好公婆、好媳妇……扶贫扶志、创业创富,党员承诺践诺,红提、樱桃、芦笋等种植业由党员率先发起。连续两年被评为模范党员、五好家庭的老党员党忠宝说,“村里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在外头打工的有难,村里把娃管好,有病没劳力干不了重活,村里安排打些闲杂补贴家用,群众看着党支部看着干部看着党员,党员干部党支部就要带好这个头。”
“美丽白灵”像是欢快的百灵,“印象陌西”同样是党建引领下又一标杆,百良镇陌西村思路明晰地提出“让党旗飘起来、让村庄美起来、让腰包鼓起来、让村民乐起来”,确保贫困户100%脱贫;坊镇坊南村“党建引领、追赶超越”激发活力、创造动力,产业勃发,先后投资3200万元开发福山大街;建成200亩的设施温棚冬枣园,200亩冷棚红提示范园;引进中资国业牡丹有限责任公司,建成3600多亩的油用牡丹产业基地……
别开生面的“项目创新”
一个支部一个亮点,一个党委一个主题。“党旗飘飘·活力甘井”,镇党委书记柳洋,这位年轻干练、洒脱的女书记这样阐释这句口号:“我们就是要通过党建引领,激发出甘井的活力。”
活力何以激发?“党建+3C”品牌模式在甘井被注入了鲜活又有生动的能量,“党建+脱贫攻坚+e平台+红色旅游”,通过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新机制,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着力打造“党旗飘飘·活力甘井”党建品牌。
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走进甘井镇党员活动室,不仅被这个镇历年获得的“先进党委”、“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集体”、“先进镇”等各类荣誉所触动,更是被党建引领下的脱贫攻坚、平台、红色旅游,细致到点点面面的规划所震撼。
活力甘井是一幅令人振奋的蓝图。9个行政村7个农村社区,129个村民小组,共7009户27306人,其中贫困村9个,贫困户759户2487人,基层党组织26个,7个党总支、19个党支部,三个项目,分别由两位领导负责和三位领导包抓,结合“十步工作法”和“红伞”精准帮扶计划,通过“三联”方式,确保实现2017年底全镇剩余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彻底脱贫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甘井。思路决定出路,还是让我们来看看细节中的追求。
——“党建+脱贫攻坚”,撑起一把温暖贴心的“红伞”。什么是“红伞”?什么又是“三联”?——听听这些充满智慧的计划。“红伞”(SHIELD)分别涵盖S技能(skills)、H(health)健康、(indus-try)产业、E(economicbasis)经济基础、(leadership)领导班子、D(dwelling)住房五个方面,构成一把红色的保护伞、帮扶伞;“三联”则是联村、联户、联心,三级联动,万人帮万户,帮扶在细处,温暖到心间。
——“党建+e平台”,搭起一个无处不在的“E家”。活化党员管理。媒体技术是密切结合现实问题的好方式,在网络上,在手机上,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别开生面、有效互动的家,11个板块,五大亮点功能,教育、管理、监督、服务面面俱到。笔者特别留意到两个令人难忘的细节,一个是“积分兑换献爱心”,党员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获得积分,在e平台兑换成由镇党委提供的实物,并捐赠给困难党员、留守儿童等需要帮助的人,另一个是“人行千里外,组织在身边”,给在外打工的党员一个组织的关怀和一份家的温暖。
——“党建+红色旅游”,倾力打造一个令人憧憬的“党史教育生态公园”。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甘井镇依托武帝山景区,挖掘城后村红色旅游资源,建设党史教育生态公园,辐射带动镇域经济发展。思维创新、设计独行,通过建立微场景,真实还原一到十八大党史,一个小乡镇的大手笔,令人期待。
蓝图令人憧憬,现实令人欣喜,甘井党建e平台搭建起的一个承载乡愁、责任、情感的故乡,翻开一页页的活动档案,在北京、在西安、在郑州、在广州、在上海……一个个身处异乡心系故乡的党支部活动的照片、年度情况的对调函不仅见证了网络党支部的发展,更夯实着在外党员的拳拳之心。
在洽川镇,“党建+3C”的创新项目“红色动力”助推“天赐小镇”、“关中水乡”“中国原生态影视拍摄基地”旅游文化品牌建设;在百良镇,“党建+3C”的创新项目“红色教育基地”引领新风尚,实现新融合,“阿妈传说”合作社手工制做的工艺品备受市场青睐,带动了文化和经济的齐头发展。
据统计,“党建+3C”在扎实而有效地推进中,12个镇街党(工)委书记每人都被分配包抓了一个产业园区,215个村支部书记每人都领办创办着一个产业示范点或新型经济组织,1.8万名党员干部共结对帮扶2.1万户贫困户,7000多名农村党员共同参与到清洁乡村、生态乡村、美丽乡村建设的队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