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游县“两学一做”凝聚脱贫攻坚新动能
时间:2016-12-28 17:41:55 来源: 作者:任兴林
麟游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六盘山片区县,全县有贫困人口5693户17720人,贫困发生率24.12%,贫困发生率在宝鸡市各县区中最高,2017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整体脱贫, 2019年摘掉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六盘山片区县“帽子”,任务十分艰巨。该县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广泛发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以学促改,学做互进,采取干部 “点对点”帮扶,党员 “肩并肩”引领 ,群众 “手托手”互助,形成多点发力,共同给力的扶贫工作格局,凝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动能。
干部给力:“点对点”帮扶
干部帮扶,脱贫不愁。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面对繁重的脱贫重担,县委审时度势,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开展5321结对帮扶工程,按照“每名县级领导帮扶5户贫困户、正科级领导干部帮扶3户贫困户、副科级领导干部帮扶2户贫困户,一般干部帮扶1户贫困户”的要求,全县1354名县镇干部与1924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同时,从县级部门抽调350名干部组建 82个驻村工作队,实行“脱产”驻村扶贫,不脱贫、不脱钩。按照强兵强将上前线的标准要求,选派 67名党员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领下的脱贫攻坚战役中,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结合贫困户实际,想尽办法,用足方法,有的给贫困户买小猪仔,有的帮贫困户担保贷款,有的帮贫困户栽烤烟,有的给贫困户送技术,还有的把自己的工资借给贫困户用于修缮房屋……在党群共同努力下,全县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住房及基础设施建设正热火朝天、有条不紊的向前推进着。县地税局选派具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同志深入两亭镇水磨沟驻村帮扶,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助农户谋划脱贫思路,确定发展计划,协调产业发展资金15户,贷款50万元,全体包扶干部每月下乡至少2次,慰问困难群众和困难党员20户,向该村提供资金8万元用于鸡舍改造、购买鸡苗、地膜、药材种子等,精准助力脱贫攻坚,预计今年该村30户贫困户可如期实现脱贫,县委在该村召开了现场会,充分肯定地税局精准扶贫工作。两亭镇两亭村第一书记任晓飞与村民孙红兵合资建起了一个养鸡场,又牵头注册成立了飞升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24户贫困户加盟合,他自己垫资购买鸡苗3500只,免费分发给贫困户,发展养鸡产业。常丰镇佛堂寺村的第一书记任小青,带领11户贫困户成立中蜂养殖脱贫互助组,引导70多户群众养殖土蜂600多箱,预计户均收入突破1万元。驻村干部共协调落实项目160个,项目投资1950.65万元,捐赠物资折合款62.95万元,为群众办实事572件。
党员助力:“肩并肩”引领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党员和干部。麟游县把农村党员想在先、走在前,带头发展产业、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发挥先锋带头作用作为脱贫攻坚的发力点,在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中深入开展“党员致富帮带工程”,按照“1+2+X”的模式,由每名农村党员脱贫致富示范户结对帮扶2名贫困党员,带动5-10户贫困群众,签订帮扶协议,通过思想帮扶、技术帮扶,引导他们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全县共培育党员脱贫致富带头人276人,与贫困党员和群众结成帮带对子1402个,形成了致富一人、带动一片,互相帮带、共同脱贫的良好局面。酒房镇团庄村村民冯书文2年前还是村里穷出了名的贫困户,靠政府低保和民政救济勉强度日,现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羊大户,年收入8-9万元。他的“华丽蜕变”还得从该村的党员致富带头人李红祥说起。李红祥是村里一名相对年轻的党员,自从扶贫攻坚的号角吹响之后,他总想能干点什么“大事”,带着乡亲们一起富起来。“党员有创业的热情,我们就全力支持。”最终在镇、村和联村部门的共同帮助下,李红祥拿到50万元贷款的启动资金,建成了千只羊示范场,享受惠农补助12万元,年收入35万元以上。更可喜的是,在他的帮带下,已经有5户贫困户成了养羊大户,冯书文就是其中之一。用冯书文的话说,“红祥有技术、有经验,还有销路,我们跟着他干心里踏实!”而冯书文自己也已经写好入党申请书,准备向党组织递交他庄重的承诺。今年七一前夕,县委表彰奖励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等先进典型53个,在全县脱贫攻坚誓师大会上表彰奖励脱贫致富先进村8个、党员脱贫致富示范户30户,每村奖励5万元,每户奖励1万元,并组织巡回镇村宣讲先进事迹。同时,深入开展“学先进、赶先进,争当合格党员”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领”的作用,激发广大党员“赶”的动力,努力形成典型领跑、党员赶超,你追我赶、人人争先的生动局面。
群众聚力:“手托手”互助
内因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形成外部多元扶贫与内部自我脱贫的互动机制,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在今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针对贫困群众发展产业中存在的规模小、缺资金等问题,麟游县结合县域村情实际,积极探索,在全县推广“十户一体”产业脱贫互助组模式。以村为单位,将产业发展意愿一致、居住靠近的贫困户,每十户建立一个互助组,由村里的能人或者产业示范户带领,发展特色产业增收致富,实现信息共享、劳力互帮、技术互学、销售互带。加入互助组的贫困户不仅能享受到政府最高5万元的免担保贴息贷款,县、镇还组织机关干部和技术人员长期驻村,从资金、技术、销售上对贫困户进行精准帮扶,让贫困群众手拉手、抱团走上发展产业脱贫之路,全县共建立“十户一体”产业脱贫互助组 240个,覆盖农村贫困人口4195户13499人。九成宫镇御驾塬村共有194户村民,其中贫困户51户,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养鸡。但长期以来由于存在缺资金、没技术、愁销路三大难题,并没有为村民带来太多的经济效益。御驾塬村养鸡大户、党支部书记吕锁怀率先在村上成立了养鸡互助组,带领贫困户发展养鸡产业增收脱贫。贫困户王全福因为腰部受伤不能干重体力活,互助组成立后,老王顺利贷到了3万元贴息贷款,互助组还给他买来了鸡苗。除养鸡互助组外,御驾塬村还成立了养牛、养羊、养猪、务工和玉米种植5个脱贫互助组,每个互助组由一名村干部担任带头人,产业发展走上了快车道。7月份县委、县政府表彰奖励产业脱贫优秀互助组组长42名,每人奖励3000元。酒房镇工商联合分会、久香核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乖明就是受表彰的先进互助组组长之一,他注册了九晟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并成立养殖互助组,向47户贫困户投放土猪猪崽387头并签订收购合同,预计养殖户年均收入将达到1万元。通过群众互帮互助,抱团发展,全县农业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核桃种植面积累计达25万亩,种植烤烟1.2万亩,新建集中安置点27处,扶贫搬迁1609户5540人,发展农家乐11户,为实现脱贫目标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