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省委书记赵正永在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上强调:全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要注重把党的领导和依靠群众相结合,把贯彻中省部署和自主探索创新相结合,把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把深化改革和依法办事相结合。“四个结合”是我省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行动指南,也是我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遵循。如何把握并运用好“四个结合”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对佳县破难题、促发展、增活力、惠民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坚持党的领导和依靠群众相结合,充分发挥群众首创精神。
党的领导是深化改革的前提,人民群众是深化改革的主体。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以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各项改革政策。红枣是佳县的主导产业,但近3年来连年欠收,呈现出挂果难、防裂难、销售难等问题。佳县县委高度重视,发动全县枣农群策群力、总结经验、寻找症结、破解难题。针对红枣生产、销售环节出现的诸多问题,县委十七届六次全会提出了“稳定枣林面积、强化科学管理”的红枣产业发展理念,全力维护红枣引领致富的主导地位。实践证明,破解发展难题离不开群众,改革创新更离不开群众,必须更加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总结人民群众的成功经验,紧紧依靠人民,集纳民智、凝聚民心、激发民力。
坚持贯彻中省市部署和自主探索创新相结合,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新一轮改革是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更是上下互动的全面改革,不仅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省市的“顶层设计”,更要结合实际,大胆探索适合基层的改革方法和途径。2014年,佳县通过各项举措让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取得了明显成效。2015年,佳县将持续顺民意、惠民生,紧扣民生抓改革,更加关注社会底层和特殊群体,启动编制养老中长期发展规划,认真抓好老年餐桌行动和精准扶贫工作,切实让基层弱势群体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让老弱病孤残人员生活有起码的尊严;建立3个乡镇婚姻登记代办点,推广完善干部代办机制,着力解决群众办事难的问题;探索推行集中年审下乡服务,解决全县近10类年审事项时间分散、地点不一、群众不便等问题;探索启动乡镇政府所在地和主干道沿线创卫工作,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探索启动城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改善市容市貌;探索建立城区建筑垃圾处理办法,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创卫工作;研究制定振兴佳县教育意见,建立家庭教育机制,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
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全力促进经济追赶跨越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关联性和互动性很强,必须统筹兼顾、全局谋划、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由重点领域改革的“一子落”,激发改革棋局的“全盘活”。目前,要坚持改革优先,用“保姆式”服务推进榆佳工业园区建设,加快省有色多晶硅、天宝LNG、恒源真空盐项目进度,加大红枣主导产业培育力度,协调推进山西天骄红枣加工项目进度,不断壮大红枣产业。适时启动白云山“5A”景区创建工作,建立节假日和庙会期间交通拥堵等预警机制,提升旅游景区服务能力。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加快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与流转工作,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实施特色农业品牌战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实施贫困乡镇精准扶贫考核,探索部门联合考核机制,改变乡镇干部驻村包片模式。探索切块安排乡镇资金,扩大乡镇财政自主权,努力开创佳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坚持深化改革和依法办事相结合,将改革纳入法治化轨道。
改革需要法治保障,法治需要改革推进。佳县在全市率先推行诉访分离制度,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依法导入司法程序,通过领导约访下访、重点案件包案、听证评议会等方式,累计处理涉法涉诉案件16件,其中坑镇关甲村长达20年的水路纠纷、木头峪高李家沟村因婚姻纠纷引发的停尸闹事等8起疑难案件成功化解,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当前,佳县经济社会发展加快,骨干项目增多,社会矛盾不断增加,各种利益诉求相互交织,无论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突破重大利益藩篱,还是确保改革方向正确,都迫切需要把深化改革纳入法治化轨道。对于诉访分离制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电脑随机均衡编班等实践证明切实可行的改革创新成果,要及时巩固、稳定,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