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净整洁的街道、错落有致的村居、配备齐全的基础设施、加紧施工的建设现场……所有的一切无不展现出陕西湫坡头镇在脱贫攻坚战基础建设中新气象、新措施、新业绩。
今年以来,旬邑县湫坡头镇扎实落实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基础设施建设“三提升”行动,把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脱贫攻坚作为当前最大的政治、最重要的任务、最大的发展机遇、最大的民生工程,不断加大全镇基础设施力度,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为今年实现脱贫摘帽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前,村里只有一条主干道是水泥路,组与组、家与家之间的路都是坑坑洼洼的,年龄大了,最担心下雨,我老伴就是在家门口滑倒的。”66岁的看花宫村民何发存说。“而如今,水泥路修到老百姓在家门口,串门子方便了,更显得邻里乡亲更和睦了”。
基础设施的建设是贫困村脱贫攻坚的基础,更是改善民生的需要。该镇加大力度建设好村级道路,实现了30户以上村级道路全部硬化,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切实改善,全面打通镇乡村三级交通“毛细血管”,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用群众的话来说,就是路修到他们的心坎上,“晴天不扬灰,雨天不泥鞋,黑夜不黑灯”。
同时,按照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部署“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总体要求,围绕强化“钱、地、人”等要素的供给,重点打造一批乡土示范工程,全面加强家庭水柜等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大力推进村级水库建设进度,扎实做好危房改造、生活污水、垃圾中转站和改厨改厕等建设工程,不断提升脱贫攻坚贫困村的“颜值”。
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得到基本医疗保障,是基层农民多年来的愿望。坪坊村支书田更武说:“村级卫生室建设后,将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方便,群众的小病、小殃不用去镇上医院了,在这儿就会治愈。”湫坡头镇投资 50万元,新建6个村级规范化卫生室,按照标准配备医疗设备和专业医护人员。镇中心卫生院与县人民医院建立“医联体”机制,上下联通、紧密合作,各科专家每周定期前来坐诊并指导工作,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定期检测。新建成的村卫生室,一般小病不出村,感冒发热都能解决,圆了村民就近就医梦。
做好基础建设是脱贫攻坚的外在“颜值”,推进文化建设而是脱贫攻坚的内在“气质”。该镇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完善镇村公共文化设施,补齐硬件、软件短板,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订单式服务”的新路子,喜欢什么样的文化产品,“遥控器”掌握在群众手中,让“送下去”的文化“接地气”。镇上在全部行政村建成了图书室、舞蹈室、书画室,新增篮球架、羽毛球场、乒乓球桌等健身器材,让有限的公共文化服务场地发挥最大效能。同时通过广播、宣传栏、公益广告、宣传单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道德讲堂”主阵地作用,大力倡导勤劳致富、孝道担当、自强不息的良好村风,真正让贫困群众心热起来、脚跑起来、腿勤起来、手动起来,叫响“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脱贫攻坚主旋律。
湫坡头镇长王涛表示:“打好脱贫攻坚战,基础设施是硬实力,文化建设是软环境,在这场等不起、慢不得的战斗中,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就是要以良好的工作作风,以攻城拔寨的昂扬斗志,理清思路、找准路径、完善举措,落实、落细、落小扶贫政策,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