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城固县沙河营镇坚持以党建引领抓产业,通过产业谋划、产业扶持、拓宽路子等渠道,大力推行“党建+产业”发展模式,推动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同频共振。
“强基固本”筑牢产业脱贫战斗堡垒。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深入推进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着力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严格按照县下达标准下拨村级运转经费,保证村级组织便民廉洁高效运转。着眼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认真开展“主题党日+”和“远程教育固定学习日”活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和村级服务全程代理制度。今年以来,村级组织帮助群众办理扶贫、党建、民政、计生、三资、危房改造等各类民生实事110余件、为民服务事项160多件;在9个村(社区)培养50多名党员致富能人与123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帮办实事116件,化解矛盾纠纷14起。积极助推农村畅通工程道路建设,全镇道路硬化率达到100%,通户道路硬化率达到90%以上,由“村村通”迈向“网格化”、“村内通”,并开始规划“白加黑”和镇道村道拓宽工程,保证群众有路走、路好走、走好路。
“素质提升”打造产业脱贫过硬队伍。扎实按照县委“A+1+1+N”帮扶机制,确定帮扶责任人207名,下派第一书记9名,签订帮扶责任书463份;不断提升村干部的能力水平,先后举办党建、扶贫等业务培训班3期567人次;出台《沙河营镇驻村干部管理办法》、《沙河营镇选派帮扶干部量化管理实施细则》和《沙河营镇选派帮扶干部问责办法》等6个规范性文件;强化纪律要求,建立定期汇报、全程纪实等8项制度;安排专人负责选派帮扶干部考勤考核、督查问责和服务管理工作,做到“一日一报岗,一月一督查,一季度一汇报、一年一总评”;将驻村干部的现实表现与干部管理使用紧密挂钩,对业绩突出的7名帮扶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对工作表现差、群众不满意的3名帮扶干部进行了约谈,切实转变了驻村帮扶干部“不勤为”的作风问题。
“规划先行”优化产业脱贫整体布局。认真分析该镇的资源优势,组织编制《沙河营镇“十三五”产业扶贫专项规划》。以光伏发电、猕猴桃、大棚设施农业、盆景花卉苗木、中药材、特色规模养殖、物流仓储和电商等八大特色扶贫产业为抓手,引导贫困户发展市场行情好、增收见效快、“长中短”相结合的产业项目,积极培育 “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致富产业。在总结好叶家堡“三变”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继续扩大猕猴桃园面积,建设5000亩高标准猕猴桃田园综合体、梁家庵千亩设施果蔬基地,刘家乡500亩有机果蔬采摘基地和司家铺村500亩特色精品设施果蔬基地项目。抓好镇光伏扶贫电站一期的正常运转和后期分红等工作,全力推进二期0.38兆瓦光伏扶贫电站建设工程,确保入股贫困户稳定收益,稳定脱贫。
“培育主体”增强产业脱贫造血功能。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在资金、技术、质量品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优势,带动贫困户发展增收致富产业。瞄准“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基本目标,加快和完善勇帆农业、熙美花港等3个市县级生态观光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采取“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基地务工+订单收购”的运营模式,由梁家庵村扶贫互助专业合作社牵头,建设千亩大棚蔬菜基地,目前已吸纳31户蔬菜大户和6户贫困户参与,成功建设200余亩大棚蔬菜基地;积极组织68人参加县劳服局举办的春季就业招聘活动;开展元胡种植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5场3250人次,提高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和务工适应能力。及时与辖区内熙美花港玫瑰园、天然谷公司、宏达塑化公司等镇域内大企业对接,鼓励企业吸纳32名贫困户厂务工就业,使贫困户在家门口稳定就业。